教學案列分析
隨著孩子的成長,越來越多的父母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憂慮和煩惱。對孩子有了越來越多的不解和無奈,做父母的會忽然發(fā)現(xiàn)孩子與他們疏遠了,對他們冷淡了,自己的權威也似乎不如從前,敏感的父母會發(fā)現(xiàn)孩子越來越有主意,不再聽父母的話,變得不容易教育了。
針對這樣的情況,結合我平時的教學實際,談談我的教學心得,希望與大家共勉。
一 、學生情況
1.對學生的初步了解
婧婧,女,15歲,語言表達能力特別差(有時說一句話都說不通順),對親情冷漠(但是對身邊的朋友特別好)。
2.跟家長的溝通了解
孩子在家長眼中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壞孩子”,在學校不好好聽話上課,為了不上課和老師對著干,為了能出去玩和學校門衛(wèi)打架。在家里,因為父母平時忙于做生意,很少有時間照顧孩子,所以經(jīng)常給孩子很多零用錢。孩子有了錢經(jīng)常跑出去外面玩,打架抽煙什么壞事都干。
二、問題所在
婧婧跟班上其他同學相比,對親情比較冷漠。這樣的情況與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是分不開的,父母經(jīng)常忙于做生意,對婧婧的健康成長沒有了過多的關注與陪伴,婧婧體會更多的不是家庭的溫暖,而是親情的冷漠。這樣的環(huán)境,為她想在外面尋找“溫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改變方式
1.孩子分到班上后,她沒有一帆風順的適應了這個新環(huán)境。她不跟班上其他同學溝通,總是一個人坐在一邊,打掃衛(wèi)生也從來不參加。面對這個新環(huán)境和人際關系的不適應,她表現(xiàn)出的是恐慌。我就叫班上的同學主動跟她溝通,一起玩游戲,一起打掃衛(wèi)生。同時,我也會通過課余時間用朋友的身份與其溝通聊天,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關系,讓孩子感受到信賴和溫暖。
2.與家長電話聯(lián)系,互相交流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定期讓孩子以書信的方式和家長溝通交流,讓家長掌握孩子的最新情況。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漸漸地,她開始融入集體活動中,也能看見她笑了。通過每周的自我評價,能感受到她的改變,也能看到她在集體活動中所表現(xiàn)出的樂趣,讓她產(chǎn)生了強烈的歸屬感。
3.除此之外,還對婧婧同步進行多方面教育。例如弟子規(guī)、三字經(jīng)、感恩課等教育。對于孩子表達能力差的方面,每天都讓孩子讀一篇有關感恩教育的文章來鍛煉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到第四個月,婧婧能流利的上臺脫稿演講了。值得一提的是,因為平時用感恩的文章來練習口語表達,當她的口語提高的同時,她也讀懂了感恩,也知道了父母養(yǎng)她的艱辛與不易,從而也學會了換位思考。
經(jīng)過五個月的磨練,離校時婧婧已經(jīng)是脫胎換骨的改變了。父母見到她的那刻也是激動得滿含熱淚。婧婧之后還回?赐^,看到她的堅持,作為她的班主任真的無比欣慰。
教育孩子是項繁重而漫長的工程,不能急功近利。尤其處于青春期的孩子,身體和心理都有急劇的變化,獨立思想逐漸形成,可能她們再也不是那個父母眼里聽話的好孩子,但她們畢竟還是孩子,沒有經(jīng)歷過風雨,對于那些突如其來的風暴,她們脆弱的內心還是無法承受。青春期是一個過渡期,要讓孩子平穩(wěn)度過這個時期,我們應該給的是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以及更多的陪伴與理解,讓她們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個體成長的快樂。
供稿:五班班主任 李靜老師
2015年3月27日
|